《香港中醫藥發展的回顧與前瞻》 馮玖教授

       香港的中醫之路不易走,感謝前輩們的開墾,自開埠至今百多年,中醫中藥業一直在民間自發經營,默默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,成為基層醫療與保健的重要環節,讓養生食療理念植根於大眾生活之中。感謝正在努力耕耘的中醫藥同寅,在先天不足的土壤上艱難奮進,不斷提升學術素養和臨床療效,為中醫藥專業發展奠下基礎。還要感謝立志投身中醫藥界的莘莘學子,期待你們以熱誠、勇氣和承擔為業界開創未來。藉此機會,簡述香港中醫藥業近年的發展和變化,繼往開來,一起為未來作好規劃。

      中醫是香港醫療架構的組成部分,回歸後,特區政府於1999年訂立《中醫藥條例》,中醫正式納入本港法例規管,成為認可的醫療專業。目前,香港的註冊中醫有六千五百多人,表列中醫亦有逾二千人。隨着社會進步,中醫藥在教學培訓、臨床技術及科研發展等方面,都趨向規範和專業化,經歷過去十多年的發展,現在已漸見成績。

      在教育方面,香港三間設有中醫藥學院的大學,為本地培訓了大量中醫藥人才。這批土生土長的中醫師透過持續進修,不少已具備碩士或博士資格,成為獨當一面的中醫師,甚至是醫療機構的中堅分子和管理人員。在中醫藥的法制管理方面,中醫、中藥的規管日趨完善,為公眾健康加強保障。而業界一直憂慮中醫藥業缺乏發展政策的支援,也於今年漸露曙光。

      2012年上任的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,以醫院管理局的三方合作中醫診所為例,指出當前只有16間診所,每年應診人士已近100萬人,可見中醫藥在基層醫療方面的正面作用,廣泛地受到香港市民的認同和歡迎。故此,他上任後即兌現競選承諾,成立「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」,以發展為主要目標,負責統籌香港政府內不同部門中醫中藥上的相關事務,在培育訓練科技研究及產業拓展等方面推動中醫藥的發展,並且以香港市民的需要為優先考慮。

      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轄下成立了中醫業小組及中藥業小組,除了官方成員外,亦邀請了來自中醫、中藥、學術、檢測及認證等範疇的專業人士加入。兩個小組委員會分別集中在多個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重點範疇,作出討論及研究具體措施。其中,中醫業小組委員會將重點研究如何推動中醫的專科發展;探討如何在提供病人醫療服務方面,促進中西醫之間的協作;擴大中醫在公共醫療系統的角色;以及研究設立中醫醫院的可行性。

      香港中醫藥業發展出現了重要的契機,是業界期待已久的事情。我們肯定中醫不是另類醫療手段,而是建構於臨床實證的基礎之上,符合大眾整體利益的必要醫療模式,有利於減低社會醫療開支,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寶貴財富。中醫藥簡、便、驗、廉的特色,一直深得普羅大眾的信任。踏入二十一世紀,中醫藥更廣為世界各地人士所認識,療效卓越,兼具有強烈的文化吸引力,是一項值得開發的低成本、高效益經濟項目,又能優化本港現行醫療系統的產業。

      比較鄰近地區,澳門回歸以來,中醫藥發展迅速,不斷探求創新,當地政府對中醫藥的支持程度亦令人振奮。澳門科技大學於2008 年1 月成立了「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」,凝聚四地的科研力量,並建成一所綜合性的中醫醫院,推動中醫臨床實驗研究和「醫療旅遊」的發展,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。

      魯迅先生的名言,「其實地上本沒有路,但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」香港的中醫之路也有賴大家努力,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來。香港的中醫藥業發展必須根據本港具體情況,透過政策規劃和法例修訂,使中醫藥在本港醫療系統之中,享有合理的資源,建立應有的地位。

      在此恭賀靈蘭醫網的啟動,為中醫藥界提供專業資訊和交流的平台,藉此引發更多討論,共同探索業界的發展路向,規劃未來藍圖。

2013年8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