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的老化現象(二)
中醫經典<黃帝內經>岐伯和黃帝的對話中,這樣描述老年期:「五藏皆衰,筋骨解墮,天癸盡矣,故髮鬢白,身體重,行步不正而無子。」老年人記性差、行得慢、眼又朦、耳又聾,不禁懷緬年輕時,上刀山、下油鍋也在所不辭的活力!
臨症之中,筆者最常見長者的關節痛,如腰痛、膝痛及肩痛。關節痛的原因很多,腫瘤、關節炎、感冒、筋傷、骨質增生、椎間盤突出、肥胖或骨質疏鬆都是常見病因。診症時最常被長者問到:「醫師,我是否很虛?」
根據中醫理論,踏入老年期,人體的氣血陰陽逐漸虧虛,筋骨失養、加上年月積累下來的勞損,關節開始不聽使喚,失去靈活性,甚至疼痛影響作息,生活不能自理。關節需要氣血濡養,當中的氣就是指「陽氣」。陽氣在人體中有如太陽的功能,促進血液流動、溫煦關節、使人有活力。雖然老年人體質有陽氣虛衰的趨向,但不一定一味進補,部分可因感受風寒濕氣,陽氣受到抑壓而引起疼痛。因此中醫主張避風寒及戒冷飲,此二物傷人陽氣最深,故需避之。室溫維持24-26度,如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冷氣的溫度太低、減少開冷氣時數、或改用風扇更好。冷飲固然直傷脾胃之陽氣,而酒類(啤酒、紅酒)多屬寒濕之品,多飲無益。
長者也需留意體重的變化,常見退休後心廣體胖,令關節受壓,有機會加速關節的退化。或突然體重下降,氣血虧虛無以養筋,也會造成關節的疼痛。